姓 名 |
贺容波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9.7 |
政治面貌 |
群众 |
最后学历 |
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博士 |
技术职称 |
副教授 |
导师类别 |
硕士生导师 |
导师类型 |
院内 |
兼职导师 |
否 |
行政职务 |
无 |
Email |
hrb100200@163.com |
窗体顶端
◆ 个人简介
自动化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于湖北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于哈尔滨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5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6月进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无人驾驶汽车的运动控制课题研究,期间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和安徽省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活动经费一等资助,于2019年8月出站。近年主持完成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博士后科研业务基金纵向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子课题、中南钢铁集团重大产学研横向课题多项,省校课程质量工程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编出版《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新工科规划教材两本。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电机驱动与控制、机器人路径规划与运动控制、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无人驾驶汽车横纵向运动控制算法设计及应用、双稳态复合板的动力学建模与跳变控制、焦炉炭化室压力控制等相关课题研究。
窗体底端
◆ 招生专业
1、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 2、电气工程(学术型) 3、电气工程(专业型) 4、电子信息(控制工程方向-专业型)
◆ 获奖、荣誉称号
1、2017年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优秀博士论文
◆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振动与冲击等核心期刊审稿人
◆ 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项目如下:
1、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光致伸缩PLZT驱动器的T-S模糊建模与伺服主动控制研究,项目编号:N0. KJ2017A060,起止年月: 2017.1~2018.12,主持,6万.
2、2017年度安徽省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活动经费资助项目(皖人社秘[2017]251号):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电动助力的机电伺服主动制动控制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17B145,主持,5万.
3、2018年度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光控微夹钳的精密伺服驱动控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M642243,2018-2019,主持,5万.
4、2018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基于PLZT光致形变特性的光控微夹钳的精密伺服驱动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808085ME153,201807–202106, 主持,12万.
5、焦炉单炭化室压力控制研究中南钢铁集团企业委托重大产学研横向课题,2022.1-2024.1,主持,369万.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光致伸缩驱动器的复合材料柔性结构振动无线主动控制研究,项目编号:N0.10872090,起止年月:2009.1~2012.12,34万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仿生机翼形状非接触主动控制研究,项目编号:N0.11172129,起止年月: 2012.1~2015.12,60万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3极化PLZT-PVDF双向复合驱动构型力学建模及其在柔性曲壳多模态振动非接触主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项目编号:N0.11572151,起止年月: 2016.1~2019.12,65万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非线性脉冲随机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噪声镇定与不连续控制,项目编号:N0. 61403002,起止年月: 2015.1~2017.12,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子课题,压电宏纤维复合材料智能驱动双稳态板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子课题,项目编号:11872127,起止年月:2019/12-2021/12,主持,9万元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纤维曲线铺放变刚度智能双稳态层合结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项目编号:N0. 12272056,起止年月: 2024.6~2026.6,主持,4万
12、省质量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 2022年,主持
◆ 研究领域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与控制、机器人路径规划与运动控制、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无人驾驶汽车横纵向运动控制算法设计及应用、双稳态复合板的动力学建模与跳变控制、焦炉炭化室压力控制等相关课题研究
◆ 发表论文
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振动与冲击、Shock and Vibration、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等杂志上发表SCI、EI论文13篇。
◆ 出版专著和教材
1、《自动控制原理》 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科研创新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1、(ZL201711177918.3)一种C型垂直自动泊车方法及装置;
2、(ZL201811279700.3)一种智能车变道控制方法及装置;
3、(ZL201810764024.2)自动跟车方法及装置;
4、(ZL202010115985.8)纵向车速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5、(ZL202010115888.9)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6、(ZL201810876815.4)自动跟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 指导学生情况
目前指导研究生8人,每年招收研究生2-3名。
◆ 我的团队
团队共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目前在读研究生35人。